97小说网

第四十二章农庄是唯一出路 (第1/2页)

97小说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三国司马孔明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于禁走了,司马孔明这边也该忙了。

收获的季节越来越近,为了保证收获的质量,司马孔明组织人学习研究收获红薯的方式。甚至他还让人在田间地头找一块地做实验,尽量保证收获方式方法不破坏红薯。

收获高质量的红薯是贮藏成功的关键,红薯薯块生长在地下,而且鲜薯体积大、含水多、组织幼嫩、皮薄、容易受伤和发生冷害,收获时须格外小心。

司马孔明解释说:“要选干燥晴朗的早晨割去薯秧,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起薯。先从垄两侧去掉表土,再从两株之间下镐,起出红薯块。”

司马孔明让一个乡民按照他说的去做,乡民是种地的老手,一说就明白,司马孔明唠叨那些木有用。一手把着拐子,一手抖掉泥土,然后轻轻放在身后的空白地上。

哇塞,好大的红薯,不光是乡民吃惊,连司马孔明自己也吃惊,不应该这么大啊?

现在还不到收获的时间,还差十多天。

司马孔明想不明白为什么会长这么大,是品种变异吗?

想了一会儿想不明白,干脆不想了。

“你看这个红薯破了皮,不能久存,要么先吃掉,要么切成干晒干。红薯块表层的土晒干后,即可精心挑选无伤、无病、直条、表面光滑鲜艳的薯块轻装轻卸运回。为防止薯块损伤,车板上要铺放一层薯秧。”

红薯是营养体,具有无限生长特性,过早收获产量低,过晩晚收获易受冷害不耐贮藏。在气温16℃~18℃时开始收获,气温10℃以上收完最佳。

红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期,因收获期不同,产量、薯块品质、淀粉含量、耐藏性都有明显的差异。

司马孔明选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这段时间收获,薯块中淀粉积累已达到顶点,鲜红薯产量已达到95%。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产量虽有增加,干物质率却有下降。

孙家哇周边种植红薯的时间最早,收获也最早,九月下旬收获红薯,可以种植麦子。

虽说种麦子晚一点,总比没有强。

汉代大概还没有麦子,也算是新品种。

看着金灿灿的麦种,孙灿有点疑惑:“老板,这个时间种植,冬天会不会冻死?”

“呵呵,那就瞧着吧,麦子要越冬,最好是大雪封地,就如同盖上一床被褥一样,来年一定大丰收。冬天如果不下雪,反倒不利于麦子的成长。当然,也不要寄托太大的希望,这老天给不给留面子还难说。今年种植一部分试验一下,必须选择有水源的田地,没有水就没有收获。”

孙家哇周边修了建议的水库,多少还有些水,其他地方下手晚,修水利时间上来不及,没有水源,即便种上麦子也没有用。

种植麦子的理论司马孔明已经给乡民们讲过,不像红薯,麦子不是抗旱品种,水非常重要。

孙灿说:“那就先在孙家哇周边种植,等到有了经验,水利条件允许,再大面积种植。”

张桐笑着说:“还是红薯好,老板给的这个品种真神了,估计产量惊人啊。”

司马孔明摇摇头,说:“你不要高兴的太早,如果让你天天吃地瓜,早晚草鸡了。选择地瓜也是无奈之举,是救急品种,今年收获之后,不其县的吃饭问题彻底解决了。以后不愁吃的时候,就要考虑多样化,还要吃得好。”

“还是老板想的周到,我等眼光太短。”

司马孔明觉着机会难得,要宣传一下自己的理念:“今年大灾就是个教训,以后记住随时教育乡民,单一个体很难抵抗住天灾,风调雨顺的年份还好说,靠老天吃饭即可,但是,遇到这种气候就是灾难。唯一的办法就是集合起所有的力量,拧成一股绳,走农庄的道路。人多力量大,大力兴修水利,哪怕气候恶劣,我们还是会有收获的。”

司马孔明鄙视那些短视的人,在落后的耕种时代,个体无法兴修水利,只能靠天吃饭。

在生产方式落后的情况下,个体农民离开集体的力量,在灾难面前只有死路一条。

乡民们历经这场灾难,对司马孔明的话深信不疑。

孙灿说:“放心吧,老板,这一次死里逃生,乡民们会记住这个教训,也会重视水利建设,农庄是唯一的选择。我和张桐二人会组织宣传,把老板的观念告诉给每一个乡民。”

“嗯,这就好,要让每一个乡民明白,水利是农业的根本,而兴修水利则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。今后我们不仅要把整个不其县的水利建设搞好,如果有条件的话,还要把千里之外的黄河之水引过来,彻底解决半岛干旱缺水的问题。”

司马孔明的话有点不靠谱,引千里之外的黄河水,有那么简单吗?

不过,真若引来黄河之水,这里将再无干旱之说。

乡民们对神仙有盲目的崇拜,不管司马孔明说什么,他们一定相信。

即便司马孔明不是神仙,在他拯救了整个不其县之后,威信急剧膨胀,他的话大家能不信吗?

“呵呵,真的希望有那么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阎王重生 门之彼岸 一个人的神界 季汉再起 国之赘婿 绝顶唐门 羽翼大明 修仙时代 为“师”不善(穿书) 宦妃天下